夜初静 > 历史军事 > 满唐华彩 > 第127章 金饭碗

第127章 金饭碗(2 / 4)

,嘲笑道:“太真所赐金碗,能装酒十斛,你可饮得下啊?”

“圣人若舍不得给,赢了这小子……”

张汀见圣人不肯再聊赐婚之事,心中失望。

玩笑般的一句话之后,杨玉环美目一转,瞪了薛白一眼,带着些提醒、警告之意。

——这次且替你解围,看你往后再敢招惹是非。

~~

阳光透过纸窗,照着桌案上的金碗熠熠生辉。

“好漂亮啊!”

青岚已趴在那盯着它看了好久,连眼睛里都闪动着金光。

她却不舍得用这金碗倒水,将它擦干净了仔细收起来,倒像是供起来养着一般。

薛白却对这些金啊银啊丝毫不感兴趣,觉得瓷的就蛮好。

他盯着青岚的背影看了一会,忽然在想,上次问她“想不想当我的侍妾”真是太没有气势了……每次刚睡醒时都是这些乱七八糟的念头。

长安城不像终南山清静,还没醒过神,已经有客来见。

……

堂上,裴谞正在与杜五郎闲聊,看似云淡风轻,眼中却透着一股焦虑,一见薛白便站了起来。

“薛郎终于回来了,终南山一行,可有收获?”

“随启玄真人学了吐纳之法,顿悟良多。”

裴谞笑道:“昔年,卢藏用隐居终南山而得授高官,反而矜矜业业务事者,官途难走啊。”

薛白会意,引着裴谞进了书房,问道:“裴公又有麻烦了?”

“安禄山马上要进京献贡了。”裴谞道:“此胡是哥奴门下,且已放言要御史大夫之位,势必要对付家父。”

“这般嚣张?”

“胡儿深得圣宠,势必要在圣人面前构陷家父,到时只怕还得请国舅与薛郎帮衬一二。”

裴谞脸色凝重,能跑来与薛白这一介白身商议,可见对形势的预估很不乐观。

薛白却是问道:“既然要构陷,总该有个罪名。哥奴、胡儿也不能凭空害了裴公吧?”

裴谞知他这是在问裴宽的底细,本不想说。然而犹豫之后,还是选择相信眼前这个盟友。

“家父在范阳节度使任上时,曾纵容边军劫掳契丹奴婢,私下发卖分赃,谎报战功。当然,这是边军惯例了。”

“既是惯例,他们能以此对付裴公?”

“薛郎可知契丹之事?”

“愿闻其详。”

“开国之初,贞观三年,契丹大贺氏依附大唐,赐李姓,之后七十年大贺氏一直以松漠都督之身份治理契丹八部,直到遥辇氏与大贺氏内讧,叛唐,投靠突厥……”

裴谞大概说了契丹之乱的由来。

简单而言,大贺氏忠唐,遥辇氏叛唐。

“开元年间,圣人任命张守珪为范阳节度使,屡破契丹。后利用大贺氏的李过折,除掉了遥辇氏的可突于,朝廷封李过折为北平郡王、松漠都督,统领契丹,看似结束了契丹之乱。圣人认为张守珪立下了不世大功,欲重赏,甚至要封他为宰相。但薛郎可知,张九龄为何反对此事?”

薛白道:“功劳有假?”

“除掉一个可突于,根本就解决不了契丹之乱。就在第二年,遥辇氏的首领就杀掉了李过折,重新叛乱。故而,张九龄认为张守珪的功劳根本不足以拜相,‘且守珪才破契丹,陛下即以为宰相;若尽灭奚、厥,将以何官赏之?’”

“这是家父之前的一任范阳节度使张守珪,再说后一任安禄山,此人是张守珪的义子,擅胡语,狡猾,打仗的才能是有的。但张守珪、安禄山皆有一个本事,即谎报战功。”

话到这里,裴谞有些为难,问道:“你可明白我的意思?家父在范阳节度使任上,整肃军纪,体恤民情。认为欲灭契丹,当有长远打算。”

薛白反而敢直说,道:“圣人更喜欢张守珪、安禄山这样能来事的臣子。”

从这些事里就能看出李隆基治国的敷衍。

张九龄看待契丹局势显然更有远见。至于李隆基,与其说是短视,不如说是好大喜功,且没有耐心,他未必是看不出契丹之乱的根源,就是觉得烦,耽误他享受了。

所以,张守珪打了一场胜仗,再夸耀一下战功,就是平定契丹,功勋卓著,堪比卫霍。大唐盛世,千好万好。

自满、自得、自私。

这个皇帝早在开元年间就显露出了骄纵的心态,只是当时还有诸多名臣良相约束。

到了如今,已没有一个人能够制衡这唯我独尊的皇帝了。

“边军恶习,家父在任上时其实是约束得最好的,但确实有。”裴谞道:“此事如何说……安禄山在范阳,年年出兵,与契丹互有胜败,在圣人眼里就是大功。家父在任时,无胜无败,反而要被拿到罪证了。”

天宝年间的朝堂风气就是如此。

会钻营的,能把一成的功劳吹嘘为十成;太本分的,有半成的疏漏都能被构陷为十成。

问题出在根上,薛白也无办法。

“我只是一介白身,并无权力在此等军国重事上向圣人进言,国舅也不知边事。”薛白道:“裴兄希望我如何帮忙?”

裴谞缓缓问道:“有资格在圣人面前议论东北边事

最新小说: 我的钓鱼游戏同步了现实 隋唐小纨绔 朱元璋是怎么炼成的 房穿明末,开局后门通北美 亮剑:每个兵都了不起 抗清 舍弟诸葛亮 三国:献上毒计,刘备懵逼了! 吐槽节目:我怒怼百万家长 诱娇,军火大佬囚宠上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