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初静 > 历史军事 > 满唐华彩 > 第269章 不归

第269章 不归(2 / 4)

见到杨銛。

“阿兄好大的排场。”

“三娘见笑了。”杨銛气色看着还好,竟连原本有些灰白的发色也重新变黑了,他由婢女扶着缓缓坐下,道:“虽说我不是实权宰相,但总该多关心国事。”

如今掌权到这一步,他当然也很志得意满,飘然的喜色是能够让人感受到的。

杨玉瑶听得好笑,道:“那我就不多打搅阿兄治国了,直接问吧,打算何时把阿白调回来?”

“是哪边催你了?”

不得不说,杨銛这气定神闲的一句问话,颇有种老谋深算的味道。

或许他的才能一开始不足以为相,但坐在这位置上久了,终究是有了宰相气场。

杨玉瑶道:“王鉷。”

“果然。”杨銛仿佛早有预料,“不急,官场上的事,对方愈急,我们就愈不能急。”

“我才不管官场上的事,只问如何把阿白调回来。如今有了王鉷配合,只需要阿兄一封批文。”

“我一批,那就是明面上与李林甫撕破脸了。”杨銛道,“如今先不必有所动作,且让李林甫与王鉷两虎相争,不能因一个小官职乱了分寸啊。短视、贪心乃成事的大忌……”

“我不管这些有的没的,只问问阿兄,他留在偃师是否会有危险?”

这问题杨銛就回答不了了,捻须不语。

杨玉瑶当即便发了火,道:“阿兄为了当宰相,却拿他的性命来权衡冒险,若他有个三长两短,你还有本事当这宰相吗?!”

“三娘,你好不讲道理,这事其实是阿白……”

“讲什么道理?我不管,马上把阿白调回来!”

“咳咳咳。”杨銛咳嗽起来,连连摇手,道:“唉,为兄也不知如何与伱说,如今你我之间的见识已差得太多……”

杨玉瑶一旦撒泼却也是十分难缠,径直起身把桌案推倒,杯盘咣啷地摔了一地,非要杨銛把薛白调回来。

杨銛是嗣子,从小就让着几个姐妹,对此毫无办法,只好闷声挨着她的骂,显得有些懦弱。

末了,他叹了口气,应道:“我难道不想让他回来吗?可真做得了主吗?”

其实他也累,世人都说杨家如今富贵至极,可他已愈发意识到往后的风险;他看似贵为宰相,实则尚无权力,谋划皆出自薛白;且随着势力愈大,服众、安抚人心都能让他耗费许多心神,如杨国忠想独揽太府之事,元载想揽榷盐之权,李林甫苦苦逼迫,王鉷若即若离。

任相以来,杨銛看似威严,可夜里常辗转反侧、难以入眠,这等疲倦感却不知与谁说。连最亲的兄弟姐妹几人,富贵之后能说心里话的机会反而更少了……

这日,杨銛思来想去,意识到问题不在于杨玉瑶的态度,而在于王鉷已经开始使手段拉拢了。从这点来看,他的政治嗅觉已变得敏锐。

同时,此事也让他感到扛不住压力,于是当天便派了人往偃师去劝薛白回长安。

其实他也认为薛白回长安的时机已经到了。

~~

四月下旬,偃师县。

今年自开春以来,河南府就未下过几场雨,土地干涸,看起来硬梆梆的。

有经验的老农对此竟是有所预料的,古人千百年来凝炼的智慧便体现在一句句的农谚上。

薛白虽无这种智慧,但重视农人的意见,打算把偃师城郊的几条水渠延伸,形成一条完整地、能引洛河水灌溉大部分田地的中州渠。

这日到邙岭望了地势,下来时遇到几个担着水桶的老农。

薛白问了几句,得知他们是从四里地外的井里提水过来的,这天气不算炎热,但这么重的担子压在肩上走如此之久,其间辛苦非亲历者恐难以体会。

“县尉,如今我们还能担水来,就怕再晚些还不来水,庄稼可得旱死哩。”

“水渠已经在修了,当能有所缓解,大伙也尽些力,多保住收成,哪怕有损失,县里也会看着再减些税赋……”

这些话其实是不宜说得太明白的,或可能影响农户的积极性。打打官腔反而会省去很多麻烦,但薛白有耐心,愿意多作解释。

能做的也只有这些,薛白也求不来雨,但他肯到田地上来,肯关心他们的收成,就已经能给到农户许多信心。

他虽以血腥手段除掉了几家大户,这些农户却是一点儿也不怕他,围着他说各种农事。

远远地,一道身影从县城的方向跑来。

“县尉,京城来人了,是国舅派来的。”

老农们听了愈觉欣慰,认为县尉能耐大,还能与国舅有交情。

薛白反而有些许的忧虑,再次看了一眼农人们愁苦的脸,返回县里。

……

在县署等候的竟是元载。

元载素来沉得住气,今日风尘仆仆地坐在花厅里,竟有些坐立难安的模样。

好不容易一见薛白回来,他立即便起身行礼,笑道:“恭喜薛郎又立了大功,青云直上指日可待。”

元载、杨国忠与薛白都算是长安官场中最上进的一批人。

彼此一见面,就能感觉到那股努力进取的热情,其实是让薛白很亲切的。

“元兄竟有空到偃

最新小说: 舍弟诸葛亮 三国:献上毒计,刘备懵逼了! 抗清 房穿明末,开局后门通北美 我的钓鱼游戏同步了现实 朱元璋是怎么炼成的 诱娇,军火大佬囚宠上瘾 吐槽节目:我怒怼百万家长 隋唐小纨绔 亮剑:每个兵都了不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