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二章(2 / 4)

得向前一步,而宁清歌拽住盛拾月手腕,低声斥了句:“急什么?只是险些罢了,昆城并未受损太多,武安君大人正在重整旗鼓,出兵南疆。”

盛拾月差点忘了,旁边这位可是当朝丞相,全国大小事务都要先经她手,再呈于圣上,若有什么消息,那必然是她先知晓。

只是盛拾月心底存有疑虑,对于之前的事,宁清歌既无法解释,那也难以得到彻底的信任,于是盛拾月昨晚并未主动询问宁清歌,反倒等到这个时候。

宁清歌心里清楚,却不大在意,反而拍了拍对方的手背,温凉的体温拂去盛拾月内心焦虑,温声劝道:“小心些,别再扯到伤口了。”

可能是有些心虚,盛拾月没将顺势贴上来的手给拍开,问:“陛下因为这事动

怒了?”

宁清歌摇了摇头,又在看向她后,迟疑一瞬,说:“胜败乃兵家常事,武安君留驻南疆多年,不说功劳,苦劳也不少,南疆在此时毫无预兆地卑劣偷袭,武安君能尽力守下城池,已是大功一件,陛下怎么会动怒?只是……”

她犹豫了下,说:“恐怕还是有所迁怒吧,这次昆城损失不小,粮仓被恶意烧去大半,只能由朝廷出资弥补。”

盛拾月闭上了眼,吐出一口浊气。

这事总结下来就是,她小姨在那边打了败仗还在向朝廷要钱,她在汴京翻天覆地,把陛下看中的武状元给拽下马,陛下没理由责骂小姨,只能将自己这个刚好撞到枪口的人给喊进宫。

她最后只能骂了一句:“南疆人脑子抽了?怎会在这个时候攻打昆城?”

北狄、南疆不及梁国富强,所处地域各有缺陷,常因缺粮而骚///扰梁国边境。

按照以往经验,南疆季节温和,易种水稻蔬菜,但又因山地多、耕地少的缘故,夏秋两季虽不缺食物,可也没剩下多少,一到春冬就闹饥荒,只能到大梁边境抢掠。

可眼下还是夏季,南疆人不忙着休养生息,突然出兵攻打昆城做什么?

这个问题,无人能给出回答。

叶流云只能宽慰道:“幸好叶大人反应及时,立马率兵抵挡。”

盛拾月面色稍缓,又道:“再派些人手过去。”

“是。”

对于南疆的消息,盛拾月一直有派人时刻盯着,只是终究比不上朝廷的速度,且这事发生不过七天,南疆到汴京又足足有一个月的路程,即便探子有心快些传递消息,可也只能在遥远路途中白白焦急。

若不是盛拾月察觉不对,让叶流云派人半路接应,继而再用信鸽传回,她们估计还要晚一日才能得知消息,至于传遍汴京?那恐怕都是朝廷开始商量拨款之后了。

悬起的心终于落下,盛拾月尝到咬碎果肉的甜腻,偏头又看向宁清歌,用眼神示意再喂。

另一人从善如流,夹起莹白果肉。

“不要这个,”盛拾月眉梢一挑,半点也不给丞相大人留面子。

银筷只能一转,又落到葡萄上。

站在旁边的叶流云表情复杂,她依稀记得殿下是伤了下半身,而不是折了手吧?

不过盛拾月向来懒散娇纵,被这样伺候也正常,可……

叶流云眼神在两人身上打转,殿下因伤和酷热,只着了件翠色薄纱裙,而宁清歌也不知为何,也挑了件同色同材质的竹纹长裙,两者贴在一块,一人明艳一人清雅,竟不觉违和,反倒十分般配。

且宁清歌十分体贴,喂完之后,见有果汁沾到盛拾月唇边,便拿起帕子替她擦拭,另一只手中的摇扇也不曾停下。

再看她的九殿下,不仅不像之前那样抵触对方,反倒像只猫似的,仰头眯眼方便宁清歌伺候,说不定下一秒就要把毛茸茸的脑袋伸到人家掌心,轻蹭着讨好。

怪,怪得很。

叶流云分明站在不远处,却有一种被两人隔开的感觉,满身的不自在。

听其他仆从说,昨夜殿下与丞相一起跳了湖,还在湖中心抱了好一会,难不成,这荷花池还有促进感情的妙用?

她拧紧眉头,看着宁清歌将方才的荔枝咬入口中。

这可是殿下平日里最喜爱的水果,去年还一口气连吃两盘,以至于上火、口舌生疮,惹得曲姨责怪,却也没让她少吃两口。

现在反倒一口不食,全让给宁清歌了?

叶流云内心五味杂陈。

她抬手摸了摸鼻子,最后只能又扯出一个话题:“昨夜许家报官,说是他家许少爷被贼人拽入巷中,暴揍了一顿,刚好些的腿脚又折断了。”

听到这话,盛拾月眉梢一挑,勾起唇角,促狭地笑起:“是哪位义士出手了?应该将两条腿都折了,省得像个蚂蚱似的到处蹦跳。”

叶流云也跟着她笑,说得隐晦:“许是拔刀助不平的路人们吧,瞧许少爷仗势欺人,便寻了布袋,将他脑袋蒙住,在黑暗小巷中拳打脚踢,另一条腿没断,可也动弹不得。”

“听许府的医师说,脚腕处红肿如猪蹄,十天半个月都好不了。”

盛拾月假意关切,啧啧几声:“许少爷怎么那么可怜啊,这段时间恐怕都要躺在床上了吧。”

短短一句话,语调千回百转,绕了七八个弯,恨不

最新小说: 诱娇,军火大佬囚宠上瘾 三国:献上毒计,刘备懵逼了! 抗清 隋唐小纨绔 房穿明末,开局后门通北美 朱元璋是怎么炼成的 舍弟诸葛亮 亮剑:每个兵都了不起 我的钓鱼游戏同步了现实 吐槽节目:我怒怼百万家长